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北京颐和园“苏州街”商肆店面石牌坊

石牌坊由于具有标识、引导、渲染、美化的功能,因此在中国古代被许多商肆用以装饰店面,以招徕顾客,在一些繁华的商业城市,用五彩续纷、绚美华丽的牌坊作为商肆的门面更是比比皆是,但是,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,占地占道的商肆店面牌坊,成为道路畅通、城市发 展的障碍,除少数外,大多数都陆续被拆除,旧时城市中众多的牌坊或店面早已不复存在。 然而有幸的是,我们现在在北京颐和园的“苏州街”中,又可见到200多年前苏州街市商肆牌坊门林立的真实历史场景。

这一点,说起来还要归功于当年的乾隆皇帝。颐和园苏州街始建于乾隆年间,距今已 有200多年历史。据地方史志记载,当时乾隆皇帝之所以要在皇家苑囿里修建苏州街是出 于两点考虑:一是他几次陪同他母亲孝圣皇太后下江南游玩,发现江浙一带水乡,特别是被 称为“水城”的苏州特别有韵味。穿城而过的条条小河的两岸商肆林立,人们乘舟在沿河两 岸的商肆中进行买卖,既方便又有情趣,这是他在北京从未见到过,也从未享受过的乐趣,因此,他下决心要像仿造无 锡寄畅园那样,也在北京仿 造一条苏州街。二是他觉得 自己和后妃们每日深居宫中, 几乎与社会隔绝,生活枯燥 无味,如果建造了这样一条 具有江南水乡格调的商业街, 他自己就可以经常率领后妃 们到街中一游,多享受一点 生活的乐趣。但是碍于要保 住“清正”、“廉明”、“不图享乐”的好名声,乾隆皇帝并不直接将这一打算付诸实施,而是示意手下的官员向他写奏折, 说什么太后年事已高,不宜再长途跋涉到江南游览,应该在北京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仿建 一条苏州街。乾隆见到奏折立即予以批准。这样,既满足了自己的愿望,博得了母亲和后 妃们的欢心,又博得了一个纳谏如流的美名,可谓一举多得。于是,在派专人去苏州进行勘 查的基础上,浓缩了苏州街市商肆特色的设计图很快绘制了出来,不久,在京城隍家御园颐 和园后湖,出现了一条完全按图施工建造的长约300米,一水两街的“苏州街”。街市店肆铺 面鳞次栉比,牌坊林立,有酒楼、茶馆、当铺、钱庄、药店、染坊、印书局、官服店、织布所、评 弹厅、糕店铺、小.吃店等60多个铺面,这些店铺门前,许多树有冲天柱式的门脸牌坊,这种 清式门脸牌坊的坊柱比一般的牌坊要高得多。据说这是“风水柱”,谁家的柱子高,谁家就 能接天之力而发财。其实这些柱子的实际用处,就是用来吊挂各种彩色旗帜,打广告,造声 势,招徕生意。店铺里店老板、老板娘、店小二、船工、维持秩序的衙役巡捕及商客等,都由 宫中的太监和宫女充当,街上和商店里人来人往,货架上百货琳痕满目,应有尽有。每当乾 隆皇帝陪同他母亲和后妃们来游玩时,街内购货者云集,店铺门脸牌坊上彩旗招展,叫卖声 不绝于耳,甚至还出现乞丐乞讨和人群中抓小偷的场景,可谓热闹非凡。后妃们到了苏州 街,犹如真的到了江南水乡苏州的闹市一般,格外开心。然而,遗憾的是,1860年八国联军 进攻北京,苏州街被烧毁,沿街店肆铺面的牌坊也被焚烧殆尽,风光不再。一百多年来,“苏 州街”一直是断壁残垣,就连慈禧太后住在颐和园时都未能恢复。改革开放以来,随着经 济实力的增强和人们历史文化意识的增强,为了满足人们了解历史、发展旅游事业的需要, 1987年,恢复“苏州街”的工程全面展开。工程根据历史档案资料,遵照不改不移,不增不 减,不扩不缩的原则,历时四年,投资千万元,终于再现了 200多年前的历史风貌,不仅街上 店铺鱗次栉比,而且复建了“小香州桥牌楼”、“同春号南书局牌楼”、“日升号面铺牌楼”、“7卞 盛号瓜果店牌楼”、“沉香斋胭脂铺牌楼”、“云翰斋文具店牌楼”、“大雅斋瓷器店牌楼”、“成锦 号洗染店牌楼”、“秀芝堂中药店牌楼”、“细香铺牌楼”、“恒升号杂货店牌楼”、“通裕号铜钱庄 牌楼”、“云汉堂药店牌楼”、“恒泰号银器店牌楼”、“会仙居酒店牌楼”、“芳雅斋扇画店牌楼”、 “惠兰轩字画店牌楼”、“泰来号皮货庄牌楼”、“博古斋戏装店牌楼”等19座或单间、或二间、 或三间的门脸冲天柱牌坊林立其间。苏州街于1990年9月15日在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前夕 正式对外开放,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,在被帝国主义焚毁的遗址上重建的恢复历 史面貌的第一个完整景区。从“苏州街”恢复后展现出来的面貌中可以看到,古时候,苏州街市店肆石牌坊极为普遍,比比皆是,历史上人们把苏州称为“牌坊城”,确是名副其实的。

【河南社旗山陕会馆石牌坊】